欢迎访问河南科技大学物理工程学院 / 河南科技大学官网首页
学院办公室 / 0379—65626265 / wlyb@haust.edu.cn

学位点介绍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以及它们的各种实际应用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和近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源泉,而且是与产业联系最密切的理学学科。河南科技大学物理学科2001年开始招收应用物理学本科生,2007年开始招收硕士生,2008年获得河南省第七批凝聚态物理二级重点学科,2012年,2018年分别获得河南省第八批、第九批省级一级重点学科。本学科点拥有光电功能材料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光电储能材料与应用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同时河南省有色金属材料科学与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为本学科提供支撑。  

经过多年建设,本学科定位在以实现多功能传感器为核心,凝练并形成光电功能材料、光电信息技术与应用、材料物性分析与模拟计算、大分子动力学模拟等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方向,逐步建设成为从事高水平科学研究、拥有高层次实验研究平台、形成高素质的科学技术队伍、具有规模较大、学科交叉、人才汇聚和管理创新的国内领先的重点学科。本一级硕士点研究方向有:  

光电功能材料:本方向主要研究高介电、压敏、拓扑绝缘体等材料,在光催化制备双氧水、涡流法空气净化等方面获得实用技术成果。方向带头人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李立本教授,共有成员11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博士10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省部级项目4项,发表SCI收录期刊论文89篇,授权发明专利29项,出版专著4部。  

材料物性分析与模拟计算:本学科方向主要研究储氢材料、气体传感材料等的结构特征和电子特性,一方面与本学科的其他三个研究方向紧密结合,另一方面紧跟计算模拟的前沿研究,在表面吸附,气敏材料的设计和性能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有特色的研究成果。方向带头人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李小红教授,共有成员11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博士9人。近五年,共发表SCI收录期刊论文87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省部级项目3项,出版专著4部。  

光电信息技术与应用:本方向主要研究半导体光电材料与器件、光谱分析技术(LIBS技术)及光场调控技术;在高效率蓝光LED制备技术、元素成分快速分析技术及特殊结构光场产生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方向带头人为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李新忠教授,共有成员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博士6人,近五年,共发表SCI收录期刊论文55篇,获国家级项目8项,授权发明专利25项。  

大分子动力学模拟:本学科方向致力于发展线性标度的量子化学方法,使得严格和精确的量子力学方法能够应用到生物大分子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开发、测试和优化用于蛋白质分子计算机模拟的极化力场,以便更好地研究蛋白质-蛋白质和蛋白质-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提高蛋白质折叠模拟的效率。方向带头人为毕业于美国纽约大学的张大为教授,共有成员9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博士8人。近五年,共发表SCI收录期刊论文45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  

光纳半导体与传感材料:本学科方向致力于低成本研发高比表面特殊形貌的纳米半导体材料,来探究其光电转换机理,提高其转换效率;研究氧化物半导体的合成条件、物理特性对气敏传感器材料性能参数的影响,通过改变和优化合成参数得到最优化窗口,得到可用于制作传感器器件的理想材料。方向带头人为杜凯副教授,共有成员9人,其中副教授3人,博士8人。近五年,共发表SCI收录期刊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  

微纳光纤与光电信息: 本学科方向致力于结合光学微结构,在光纤上形成具有一定光学效应的光学微结构,形成新颖的传感结构和传感器;基于光折变效应与材料的光学信息处理和光学干涉测量,光学图象相关识别,光学干涉计量。同时利用气体吸收特征谱线,对有毒有害或能源气体进行检测和监测;基于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机制,设计并制备特异介质微纳米结构。方向带头人为闫海涛教授,共有成员7人,其中教授3人,博士5人。近五年共发表SCI收录论文15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